陛下大业顺遂,大靖朝繁荣昌盛,此乃臣妾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第二日早朝结束后,林凡宇便将首辅苏景澄、次辅陆景行以及内阁大学士曾化龙,还有吏部尚书王家彦,礼部尚书王永吉叫到了乾清宫。
众人入殿行礼毕后。
苏景澄听后,心中暗想,现在大靖朝只占北直隶、山东、山西等一部分地方,现在开恩科是否匆忙。但面上仍恭敬地拱手回应:“陛下圣明,开恩科之举于长远而言,确为良策。恩科可揽天下英才,为我朝储备力量,亦能彰显陛下重才之心,于新朝稳定与发展助力颇大。”言罢,稍作停顿,接着道,“然陛下,臣亦有一丝顾虑。当下我大靖朝疆域尚有限,仅据北直隶、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域,若此时开恩科,所纳贤才或多出自这些地方,恐难以全面网罗天下各路精英,且筹备恩科需耗费诸多人力物力,以现下方寸之地的资源,是否足以支撑,亦值得斟酌。臣以为,不妨先着力于巩固现有疆土,发展生产,待根基更为稳固,版图有所拓展之时,再行恩科之事,或许更为妥当。”
林凡宇微微颔首,神色平静:“苏首辅所言,朕亦有所考量。然朕观前朝兴衰,深知人才之关键。虽我朝目前疆域未广,但正因如此,更需贤才辅佐,以谋扩张与发展。若待诸事皆备再开恩科,恐错失诸多良才,延误发展时机。”
次辅陆景行见状,出列说道:“陛下,苏首辅之忧不无道理,臣亦觉得当下开恩科时机尚未成熟。我朝初立,百事待兴,不仅是疆域有限,民生亦待复苏,此时若将大量人力物力倾注于恩科筹备,恐会加重地方负担,引得民怨。且恩科乃国家抡才大典,需确保万无一失,如今我朝各项规制尚在草创,仓促开科,难保不会出现纰漏,有失公正,这于陛下圣名有损,于新朝威望亦有折损。臣以为,可先在民间广设学馆,培育士子,待数年后,我朝根基稳固,资源充沛,规制完备,再行恩科,方能一举多得,收获真正的贤才俊彦。”
林凡宇将目光转向曾化龙,语气平和的说道,“曾爱卿,你意下如何?”
曾化龙听到林凡宇的话后,心中暗想,今天是皇上登基后第一天召集大臣商议事情,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事情,不应过多回驳皇上的想法,并且自己还和苏景澄以及陆景行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