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上神色变幻,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想当初,他们怀揣一腔热血,认定潞王贤能、潞王仁厚,笃定二人定能成为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明贤君,为此奔走呼号、费尽心力,拉拢朝臣、疏通人脉,做了诸多谋划。谁曾想,局势陡然一转,福王凭借江北四镇的兵力、马士英的全力操持,还有史可法这关键人物的归附,声势如日中天,登基之势已如汹涌洪流,难以阻挡。
几位大臣私下聚首,屋内气氛凝重压抑,仿若乌云密布。一人重重捶桌,愤懑道:“这福王何德何能?往昔风评极差,耽于享乐、胸无大志,我等费尽心机拥立贤王,竟落得这般下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交到这般人手中?”
钱谦益眉头紧锁,缓缓摇头:“事已至此,还能如何?江北四镇重兵在握,史可法都已改弦易辙,咱们手无兵权,空有一腔抱负,拿什么去与福王抗衡?强行阻拦,只会惹来杀身之祸,还会让朝堂陷入大乱。”
众人听了,皆是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虽说满心不情愿,可冷静下来细想,钱谦益所言句句属实。当下大明,内忧外患,李自成在北虎视眈眈,稍有动荡,便是灭顶之灾。若是因皇位之争致使朝堂分裂、军心涣散,那亡国之期怕是指日可待。
良久,一位老臣眼眶泛红,哽咽道:“罢了,罢了,为今之计,暂且咽下这口气,权且观望福王作为。若他登基之后真能勤勉于政,践行承诺,重振大明,咱们便暂且辅佐;可他要是故态复萌,荒淫无道,咱们哪怕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站出来匡扶正义,绝不能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众人纷纷点头,神色凝重,达成了无奈之下的共识。此后,这些原本支持桂、潞二王的大臣们,不再公开反对福王登基。
此后,这些原本支持桂、潞二王的大臣们,不再公开反对福王登基,暂时按下心中的抵触,冷眼旁观。朝堂之上,暗流依旧涌动,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福王心里跟明镜似的,知晓这些臣子心存疑虑,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彻底收服。他私下招来史可法,神色凝重,语气恳切:“史大人,孤明白部分大臣还在观望,这廷议推选迫在眉睫,孤亟需你从中斡旋一二。你在东林党及诸多文臣里头威望甚高,你的话他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