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人。”
女儿尾巴一翘,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因而又道:“如今不过是几个富贵闲人,要我说还是找个年轻上进的举子,将来好生过日子。”
“娘,女儿呀倒是希望有这样的人,可是难找啊。”她去哪儿认识这些年轻上进,家境还殷实的举子去。
大哥有四个女儿云英未嫁,有好的,人家还留给她?
再者,她倒是嫁给一个进士了,可不上进不说,反倒是把她的嫁妆全部搭进去了,如今她宁可不要丈夫太上进,也有家境殷实些。
可惜蒋家这都好几代没怎么做官了,外头光鲜,里面未必好。
老太太倒是劝道:“你也不必急,盼儿年纪还不大呢。”
可姑太太怎么敢说实话,若不早定下来,等到大房的侄女们先定,妆奁先打,轮到盼儿还能有多少。是,老太太的确疼她们,前前后后她手里都拿了三百贯在手里花销,可要做嫁妆这些银钱可不够。
她那时的嫁妆可是两万贯啊,女儿怎么也得一万贯才行。
又说中秋将至,锦娘总算把珠服赶制出来了,她的系带绳结处都做成牡丹花苞,还有牡丹绶带鸟的荷包,这个荷包的巧妙之处在于纽扣是绶带鸟衔着花。
这套衣裳大姑娘上身之后,少女的娇俏柔媚和雍容光丽动人,连蒋氏都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如此出挑。莫说是周家姊妹几人,便是故太太看了眼睛也发直,果然锦娘这边得了蒋氏赏的一吊钱,大姑娘托人赏的两匹罗。
布料是硬通货,一匹罗约莫值两贯钱左右,但她想若是自己出去外面做衣裳,恐怕就不止这些钱了。
但这也只是想想罢了,自己才多少本钱啊,想那么多。
这套珠服做完,锦娘休息了几日,据说珠服受到许多好评,尤其是大姑娘回外祖家被好几个人拉着问。做这套衣裳的锦娘这里也门庭若市起来了,三姑娘很会做人,常常悄悄让人送些茶叶、点心、汗巾、头花过来,不显山不露水。
在这个期间,她有空就指点四儿开始锁边,做荷包,怎么裁剪荷包,绣什么花,颜色如何搭配,她教三分,就已经够四儿这样的初学者学的了。
周家也是热闹的紧,先是二夫人吴氏产下一个男孩子,紧接着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