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魏昶君和刘方,并十几名匠人汇聚,皱眉看着。
“里长,如今吾等研究,锻打已经完全不适合此类器械。”
“最外层密闭容器很重要,而若按照里长要求,带动大重量物品,其中压力不可减少,会让此锅炉体量更大。”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如何造出最外摸具。”
“因为此物必不可能通过数分铸造后合而为一,需浑然天成,那就必须保证内部不能有不均匀厚薄,以及漏气之虞。”
这些问题,都是刘方和十几名匠人经过十天彻夜研究,尝试得出结论。
在高精密仪器出现之前,这个时代的工业完全靠手和经验。
现在遇到这种跨时代器械研制,的确很难。
魏昶君接过图纸,以及之前刘方等人数次推翻的旧稿,思索。
“内层按照土质胎膜,外层铁水浇筑,有没有可能实现锻造?”
刘方眼前一亮,开始和一众匠人思索完成的可能性。
如果无法打造,就用浇筑方式进行推演。
之后也可以完美解决钢铁铸造后厚薄不均,以及其中摸具无法取出问题。
“可以尝试!”
三天后,正午时分,刘方等人期待看着,每一名匠人眼底都满是血丝。
魏昶君也在看着。
这几日他们近乎不眠不休,才终于开始有结果。
出乎意料,刘方有些惊喜,也有些遗憾。
“里长,此次尝试证明土坯浇筑是可以使用的方式。”
“但漏气效果明显,这一批几乎都是废弃之物。”
“之后吾等会继续加入调整,应当在二十日内,便能有结果。”
魏昶君没意外,毕竟虽然有图纸,但参数依旧需要按照这个时代工业基础进行调整。
二十日,对划时代的蒸汽锅炉研制来说,算得上飞快。
之后十天时间,魏昶君始终和刘方等人一同看着,一次次记录炼钢参数,土坯参数,调整模具尺寸。
虽然失败极多,但此次参与蒸汽锅炉匠人却眼眸愈发明亮,激动。
这段时间参与其中,他们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