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台阶上还有几片凋零的落叶,看来这张照片应该是秋冬季拍的。
我接着看第二张照片,是在寺庙内一棵巨大的柏树下面拍的,树下站着一个老和尚,他穿着厚厚的棉服,双手合十面对镜头,面色从容,略带微笑,他的笑容好像是这张照片中唯一的暖色调了。
在老和尚的身后还藏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露出半边脑袋,他紧紧盯着镜头这边,看起来既好奇,又紧张。
这便是第二张照片的全貌。
第三张照片是在一个房间里面,镜头里没有出现佛像,看样子像是他们日常休息的禅房。
老和尚坐在一个蒲团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旁边还放着一杯茶。
这里面的桌椅都显得有些破旧,室内的光线也是极其的昏暗,看着这一张照片,我的内心十分的压抑。
三张照片看完之后,我便问姚慧慧:“这次的任务是和梦珞寺有关的吗?这个寺庙在哪里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姚慧慧没有着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很好奇地打量我。
我问她有什么好看的。
姚慧慧摇了摇头说:“没什么。”
随后她才开始回答我先前的问题:“梦珞寺的大体位置是在太行山偏南端的一处深山之中,大体位置我们是有的,可我们派出去的考察队找到的只是一片荒山,完全没有寺庙存在过的痕迹。”
我问:“手机里的照片是哪里来的?”
姚慧慧问我:“想听故事吗?”
我说:“洗耳恭听。”
姚慧慧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然后就跟我说:“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那个时候整个华夏大地战火纷飞。”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一个留洋回国的女学生,那个时候北平刚刚沦陷,女学生随着家人一起南下冀地的邢城投奔亲戚。”
“到了邢城之后,她因为山河破碎,整日闷闷不乐,便到山中散步,可这一走她就迷了路,她身上没有带任何的吃的,当时正值秋冬交接,雾气很重,她在山中走了两天两夜都没有走出来,当时的她可谓是饥寒交迫,就在她觉得自己要死掉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和尚,把她带回了破寺之中,给她吃喝,让她住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