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相同的,就算有什么区别,也只是小范围的,大体上是一样的。
此次蜀国南下入侵的部队总共多达30余万人,来自于三支卫军。
最先侵入西城府的两支卫军,虽然攻占了整个西城府,可他们面对的也是左武卫的左右营主力以及数万府军,战果辉煌,损失同样惨重。
两支卫军近乎被打残了,伤亡人数几乎达到了一半,死伤人数超过了8万人,无力继续南下侵略金林府,不得不将这个功劳让给了后续支援而来的第三支卫军。
虽然部队伤亡极大,可如此大功近在眼前,几乎触手可及,谁也无法按耐下心中那颗骚动的心,纷纷向国内请求,补充兵力,继续南下。
这个时候,背景、靠山以及人脉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青阳卫在西城府的战斗中,伤亡5万余人,是损失最大的,功劳也同样不小。
可惜的是,青阳卫大将军比不过一同进攻西城府,却只损失了3万余人的六甲卫大将军后台硬,国内送来的兵员、装备都优先补充到了六甲卫中。
让六甲卫很快恢复到满编状态,与后续支援的青龙卫一起继续南下入侵金林府,仅仅补充了不到2万人马的青阳卫,则顺势被留在了西城府,镇守一方,失去了继续立功的机会。
青阳卫伤亡5万多人,战力折损一半之多,虽然后续得到了2万多府军的补充,具备战斗力的也依旧只有不到7万人而已,可谓是元气大伤。
7万余人的兵力加上留下的3万多伤员,看似还有10万人马,都算得上是齐装满员了,可伤员加上补充的新兵,让青阳卫的战斗力比起巅峰之时相距甚远。
柏城县因为要承担粮草中转的重任,被布置了1万多人的驻军部队,其余各县除了数千伤员,驻军兵力从5000到8000人不等,镇守府城的不过只有3万余人而已。
本就因为背景、靠山不如人,失去了立功机会,青阳卫大将军正憋了一肚子火,无从发泄,柏城县传来的消息,正好让他寻到了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