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普通轻骑兵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还维持着原本的800人规模。
再加上叶白的200亲卫骑兵以及独立斥候营的100多名夜不收,总共拥有1600多名骑兵,已经是一股不弱的力量了。
最后的2000多人,暂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安置,索性都给划归到了辎重营,充当辎重兵,但武器装备配置什么的,与战兵没有什么区别,随时都是可以拉上战场的。
部队扩编倒是很简单,一道军令就可以了,但最多也就半天的功夫,麾下的几名武将就算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让扩编后的部队迅速建立起默契。
一觉睡醒,很多士卒都因为之前的惯性,跑去寻找自己之前的编制了,搞得几名武将不得不亲自下场,拿着花名册挨个点名,可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好在所有的士卒都是正儿八经的战兵,刨除辎重营的那些新兵之外,被编入到各曲的都是老兵级别,还有不少的精锐士兵,军事素养绝对是一等一的。
早期集结的混乱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几名武将和各级军官的指挥下,赶在开饭前总算是各自归建。
集结完毕的部队,依次有序地吃完了早饭,带上了伙头兵们辛苦准备的干粮,相继离开了大营。
等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黑夜彻底散去阳光洒落在大地上的时候,整个大营已经变得空荡荡了,除了那些帐篷和遍地狼藉之外,只能偶尔看到几个在大营中活动的人影。
全军出击、放弃大营,并不代表着将营地彻底放弃,还是留下了部分的人员,人数不多,也不是为了守卫大营,只是单纯地充当探子和眼线而已。
不管大营是否会被其他人发现,是否会被其他人攻占,有这些探子在,总是能够将消息传递出去的。
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被人在大营中设下埋伏,还一无所知地傻乎乎落入陷阱之中吧。
说回正题,多人全军出动,可并不是一拥而上,就那么一路横推过去,王翦也早就已经有了安排,兵分三路,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
叶白的身边,除了自己的亲卫骑兵之外,还有赵云的500白马义从、李嗣业的第五曲、廖化的第二曲,将近5000人的部队,一路直奔蜀军那支较小的运粮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