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端坐在屋中,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除了桓景斩妖除魔的故事外,重阳节还与古人对数字的崇拜有关。古人认为奇数(单数)属阳,偶数(双数)属阴。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又是“久久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祭祖、敬老的传统节日。在《易经》中,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节”。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二、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包括登高、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
1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高有高寿的意思,再加上“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2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