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风云变,万家灯火明。
老贵族们一边愤懑不平,一边招呼家中小辈,赶快去当地官署报名。
大秦学宫这几年的学子们,更是直接在夫子博士们的组织下,集体送上名册,甭管上了几年的,还是学完出校了的,全部都有,一起报上!
百姓们更是积极。
这可是能当官的大好事!
就算当不了官,只考个童试、秀才,万一过了,免费入学,亦或者免田税徭役,这可都是大家从来没敢想过的天大的馅饼!
“快快快,孩儿你也去报名!”
六旬老叟,和老妇人相互搀扶着,在义学的后门处,拉着自家孙儿,不停的催促着。
“强子,你也在义学里认了这么久的字了,大可以去试试那童生试,别的咱不想,考个童生出来,以后做个账房什么的,也便利。”
老叟乐呵呵的,脚边放着一个盛满了野果的箩筐。
这野果是他们老两口跑了几座山头,特地摘来给自家孙儿吃的,顺便可以让孙儿送些给义学里的孩子们,一起吃个喜庆。
自从那年雪灾之后,他们这边增建了一座生祠,义学也跟着多了一座。
他家孙儿强子,也顺利的进入了那义学之中。
因着他俩健在,慈幼院是没有进去的。
他们也不贪图那慈幼院里的一点吃食。
那里面的孩子大小不一,都是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他们老两口尽管老迈,可是还有着一把力气,大可不必让自家孙儿去和那些孤儿争那一口口粮。
又恰逢雪灾后当地减免税收,两人挣扎着,倒也能让一家子过活。
只这义学难得,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的。
前几天,他们听说了陛下要开科举的消息,高兴的老两口这几天都没睡好。
这不,休憩日一到,他们就着急忙慌的来看孙儿了。
“强子,咱年纪小也别怕,先去考一考,就算不过,也是增加了经验,来年再考就顺利了。”
老叟爱怜的摸着自家孙儿的脑袋。
才几年,强子已经长高了一个头,都快赶上他老头子了。
一边的老妇人也跟着劝道,“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