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有一个方向,但却并未找到。方良思索了一阵,心里想如果自己是秦世春,会把东西放在哪里?
那东西是个盒子,方良是见到过的,他想,一种可能是很隐秘的地方,比如暗柜;一种可能是极寻常的地方,所谓灯下黑,在人的盲点上。但考虑到秦世春敢跟他们放心地吃酒,还不怕醉,那么应该放在一个很隐蔽很难被人找到的地方。
动客栈房间的手脚显然是不可能的,随身携带的行李又太普通,小偷都能找得到。如果那东西比较小,放在自己身上是最保险的。但方良见过那个盒子,肯定是不能放在身上的。
不能放身上,却能让自己十分放心,会是在什么地方呢?如果睡觉的时候,进了小偷,也不会担心被偷走。那一定是离自己身体最近的地方,方良眼睛一亮,看向了秦世春枕着的瓷枕。
大昭国烧瓷业十分发达,瓷器被用在了很多日常用品中,枕头也是其中一种。一般好一点的客栈都会使用瓷枕,如果自己带一个瓷枕,店家应该不会注意到。
方良说干就干,直接把烂醉如泥的秦世春从枕头上掀开,秦世春滚了一圈,并没有苏醒。方良把瓷枕翻过来,果然看见有一细细的缝隙,想来这就是机关所在。
方良用手摸了一会,摸到了一个微小的凸起,用手轻轻一按,缝隙处就往上翘了一点。方良把盖子揭开,果然一只盒子放在了里面。
方良把盒子打开,看见了贝叶古经,他默默地记下了尺寸,泛黄的程度,然后把它放回了原处。
待做好一切之后,方良离开了秦世春的房间。
方良想好一计,连夜给顾韬晦写了一封信,飞鸽传书给他,描述了贝叶古经的外形,让他模仿出来,伺机替换。
第二天官明琛和秦世春醒来之后,都认为自己是不胜酒力,才昏睡至此,也未生疑。收拾妥当之后,三人开始了归程。
来时游山玩水,回去时就步履匆匆,方良知道他们这是急于把东西拿回京都交差。
因为秦世春每天都会查看盒子是否还在,所以最好的替换时间是临到京都的最后一天。
一路上,三人也会每天小酌几杯,以解旅途疲乏,但再未出现喝醉不省人事的情况。方良也很配合,每次喝酒都适可而止,令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