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审阅每一期的内容。

    后面时政版面,则是对整个天下的局势的分析,针砭时弊,辛辣讽刺,想怎么说怎么说。

    大弘国君如何得位不正、昏庸无能,平西王如何狼子野心,平西军与大弘军的交战结果,他们各自实施了哪些政令,对百姓的巨大伤害等。

    这一部分,从上京来的一部分学子参与其中,就包括陈言信,也在到达赤海之后,加入到“大燕时事月刊”的编辑队伍中去。

    外面的兵荒马乱让大燕的平静显得尤为珍贵,也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到这个时候,有许多百姓都可以断断续续的认出一些字来,单独拿出报纸刊也能模糊读个大概,主要是因为左其星实施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每一个用工单位,在一天劳动结束放工的时候,都必须拿出一刻钟时间,教全体工人认三个字,时间一长,效果便显现出来了。

    即便是市井村妇,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

    在大燕紧锣密鼓的发展过程中,平西王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清江郡,侵占了大弘半数江山。

    大弘如今几乎没了收入来源,只让军队打仗,却发不出军饷来,这让军队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的势头来。

    没有军饷,军人们便去劫掠百姓,战争所到之处,唯有百姓遭殃。

    不但入侵的军队践踏他们,就连自己的军队,也没有放过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咬死不想离开故土的人都动摇了。再加上时不时随着人口流动传出来的“大燕时事月刊”,让人们对大燕这个理想国有了更深的向往。

    “大燕时事月刊”中时常会刊登一些大燕的政策,如何落户,如何得到住房与耕地,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什么待遇。

    能力卓绝者,可直接封官,或进研究院,分配住房……

    还时不时有对移居时间长的民众的采访,谈到如今的生活,许多人表示,那是从前在南地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他们如今不但可以吃得饱,还有余钱购买一些肉食、瓜果、点心之类,日子别提有多滋润了。

    林林种种,对比着如今满目疮痍的大弘江山,民心动荡,再也稳不住了。

    尽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