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都钻出蜂巢集中到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八老爷就用刀子在没有蜜蜂的蜂巢上,一块儿一块儿把蜂蜜割到小石头儿端着的铜盆里。最后给蜜蜂留下三分之一的口粮,以便蜜蜂不至于挨饿。说来也怪,八老爷虽然赤脚光膀,但没遭到一个蜜蜂蜇他。小石头儿虽然周身捂得严严的,脖子上还是挨了几下蜜蜂的毒刺。
说起八老爷养蜜蜂,说说倒是容易,做起来可不太容易了。咋着能把蜜蜂养好、不使蜜蜂辛劳采来的蜂蜜被“贼”偷去,八老爷得经常熬夜看守蜂房防“贼”。这个“贼”不是别的,而是一种大蛾子,八老爷称这种蛾子叫“贼蛾”。这种“贼蛾”相当蜜蜂的十几倍大,身上长满了银灰色的绒毛,相当蚕儿变的蛾子的四五倍大,大约有五指长,长着一根像葡萄蔓儿一样的长吸管嘴巴。每到春末、夏季和秋天的夜里,这种“贼蛾”就纷纷飞来偷吃蜂蜜。兵蜂对这种“贼蛾”一筹莫展毫无办法儿,而且这种“贼蛾”用翅膀能把兵蜂拍晕。这种“贼蛾”身上的绒毛十分光滑,兵蜂的毒刺很难刺进“贼蛾”的身体。要是“贼蛾”钻进蜂房,就像强盗钻进了金银店里一样,它就疯狂地偷窃起来。“贼蛾”伸出那像吸管一样的长嘴巴,扎进蜂巢的蜂蜜里在蜜蜂“嗡嗡嗡”的惊恐抗议声中贪婪地吸食蜂蜜,直到“贼蛾”把肚子吃饱就大摇大摆飞走了。
八老爷得整夜在蜂房跟前点着油灯,看到这种“贼蛾”飞来就用笤帚扑打,往往一夜就能捉到或拍死不少“贼蛾”。如果夜里不严防“贼蛾”,可想而知是收获不到多少蜂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