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自己的未来早有打算,别看她爸爸是个厨子,对读书有执念,一直认为读书识字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根本,就是做厨子也要识字,学校基本不上课的日子里,也不许她落下功课。如果说她爸只能叨叨让她好好念书,那么同样在这里改造的莫伯伯,那是美国回来的专家,大学教授,他是按着她学,这个上海男人最喜欢的说的一句就是:“囡囡啊!我们再做一道数学题哦!做好了,伯伯给你读一首宋词,好不好呀?”
有这么一尊神抓她学习,就算她不恢复记忆,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也没问题。
七七年高考恢复,她就报名参加高考,那年高考没有宣布考分,在七八年上半年分两批录取,第一第二批都没自己的名字,明明考题对她来说太简单了,想来应该是政审的缘故。她倒也不着急,打算七月再战,天知道,刚好碰上羊瘟,他们这一片的羊群都发热,烂嘴,腹泻,她跟本就跑不开。
今年已经她已经报名高考,心里一直忐忑,千万别再出幺蛾子了,直到广播里传来全体脱帽,她再也不需要为这方面的担心了。就希望羊也好好的,自己也没病没灾,顺顺利利。
她打算好了,先读大学,再走上辈子的路。
上辈子,她被誉为承包海外华人及老外烧腊饭的女人。
在读研的那段时间里,她跑了很多地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口味上有普适性的广式烧腊,为什么就不能像麻辣烫、牛肉面,乃至沙县小吃这样,有一个代表性的品牌?
有人跟她说广式烧腊对食材要求高,烧鹅要用清远黑棕鹅,也有人说广式烧腊很考究师傅的手艺,粤菜酒楼都会重金聘请烧腊名师,很难做到统一。更有人说广式烧腊讲究的是人情味,属于老广的独有情调。
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剔除高端餐饮的顶级口味,蕴含情怀的追求,想要传播广,工业化、标准化,可复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她开始了创业,她的烧腊品牌确实能打,拿到投资后,店面在全国铺开,而为她带来巨额利润的是海外市场,国内大酒楼的烧腊作为冷碟,烧腊小作坊遍及街头,她的店有名,却也不至于是想吃烧腊,就想到她的店,而且激烈竞争下利润微薄。
而在国外,她把烧腊饭做成了有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