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佑四年(公元907年)的正月甲申日,汴州统帅突然得知潞州失守的消息,他大惊失色,立即从沧州烧毁营地撤退。这一撤,不仅让武皇的势力更加稳固,也让汴州统帅意识到了武皇的强大。四月,天子唐哀帝在无奈之下,将皇位禅让给了汴州统帅,并尊天子为济阴王。随后,改年号为开平,国号改为大梁,标志着后梁政权的正式建立。这一变故,让天下震动,也让武皇深感痛心。他深知,唐朝的灭亡,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就在这时,四川的王建派遣使者前来,劝说武皇各自称王一方,等到击败叛贼后,再寻访唐朝宗室的后裔来继承帝位,然后各自回归藩镇守卫。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提议,然而,武皇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回信写道:“我私下里想到本朝遭遇的困境,伟大的事业沦丧,我未能挽回国家的颓势,深感自责。我默默占卜,仰望天空,感叹这灾难的根源,心中永远痛苦。看着国家的混乱却无力挽救,只能徒然发誓要尽忠报国。”
武皇在信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立场:“您专门来信,对我过奖有加,我阅读之后,感到非常惊骇和不安。泪水沾湿了衣襟,像申胥一样悲愤;汗水湿透了脊背,仿佛听到了蒋济的劝言。我历经两朝,受恩于三代皇帝,位至将相,又是皇室宗亲。朝廷赐予我斧钺以专征,让我出征讨伐罪人。二十多年来,我征战沙场,却未能斩下新莽(指篡唐的朱温)的头颅,切断蚩尤(指叛乱者)的肩胛,以至于朝廷颠覆,豺虎横行。我受命分忧,享受荣宠,但如今国家如玉器毁于匣中,这是谁的过错呢?我低头阅读您的来信,深感惭愧。”
武皇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痛心,但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然而,君臣之位并非永恒,山河也有变迁。就像周末的诸侯争霸,魏初的鼎足而立。孙权父子并未明显受到汉朝的恩赐,刘备君臣也是从涿郡的微小之地兴起。得到政权不必感谢家世,失去政权也不损害功名。在这逐鹿中原的时代,我何必吝惜华美的服饰呢?我只是累朝受宠,世代尽忠,秉承先皇的教诲,粗略地遵循着家法。善于博弈的人只知道先守住自己的道路,耕种他人田地的人不能夺取他的牛。我发誓此生绝不会失节,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