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宁二年,即公元895年的正月,武皇李克用身在幽州,他深知稳定地方秩序、巩固统治的重要性,于是命令李存审和刘仁恭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对幽州所属的各郡县进行细致的巡察。他们的任务不仅是监督地方官员的施政情况,更是要深入了解民生疾苦,确保幽州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繁荣。二月,鉴于燕地人民对刘仁恭的广泛认可和信赖,武皇顺应民意,任命刘仁恭为权幽州留后,负责处理幽州的日常事务。同时,为了确保幽州的稳定,武皇还留下了心腹燕留德等十余人,他们分别掌管军政事务,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完成这些布局后,武皇才安心地撤军回师,整个幽州之行共停留了四十天,期间的一切安排都显得井然有序,彰显出武皇的深谋远虑和卓越领导力。
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六月,武皇再次踏上了征途。这一次,他率领着蕃汉联军,从晋阳出发,目标直指三辅地区。他们的任务是讨伐由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华州的韩建等人引发的叛乱。这三位将领,原本应是朝廷的栋梁之材,却因一己私欲,起兵向朝廷进发,共同削弱王室的力量,甚至不惜杀害宰辅大臣,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
事情的起因还要追溯到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的去世。王重盈去世后,他的儿子王珂(同时也是武皇的女婿)暂时接管了军政大权。然而,这却引来了王珂的哥哥王珙和王瑶的嫉妒与不满。王珙是陕州节度使,王瑶是绛州刺史,他们二人联手,企图夺取河中节度使的职位。为此,他们向岐州、邠州、华州三镇求援,声称王珂原本是仆人出身,根本没有资格继承节度使的职位。面对这样的挑衅,王珂自然不甘示弱,他向武皇求援,希望武皇能为他主持公道。
武皇听闻此事,义愤填膺,他立即上表保荐王珂,请求朝廷正式授予他河中节度使的职位。皇帝深知武皇的威望与忠诚,于是欣然同意。然而,这却激怒了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人,他们竟然率兵入朝,大肆掠夺京城,还强迫皇帝任命王珂为同州节度使,而王瑶则为河中节度使。这样的行径,无疑是对朝廷权威的公然挑战。
武皇见状,怒不可遏,他毅然决然地举兵上表,揭露这三位将领的罪行,并向他们所在的镇发出檄文,声讨他们的不义之举。三镇将领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