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887年,光启三年,王檀继续他的征战之路。这一年,他辅佐都指挥使朱珍在孙师陂击败了徐戎的军队,俘获了其将领孙用和、束诩。在板桥与蔡贼的战斗中,偏将李重裔不幸马失前蹄,被蔡人俘获。王檀见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成功将李重裔夺回,并俘获了贼将薛注。太祖在刘桥击败朱瑾时,王檀更是奋勇当先,收缴了其全部军需物资,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888年,即文德元年三月,王檀再次踏上征途,参与讨伐罗宏信的战役。在内黄之战中,他率领部队击败了魏人的军队,俘获了其将领周儒、邵神剑,并因此被补为冲山都虞候。同年,他与各路军队一同平定了蔡州之乱,为朝廷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年,他再次辅佐朱珍大败时溥的军队,俘获了贼将何肱,并因此改任左踏白马军副将。在征讨兖州、郓州的战役中,他更是屡立战功,成为了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
公元891年,即大顺元年,王檀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河深入敌境,讨伐孙儒的叛乱。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奋勇杀敌,夺取了邵伯堰,攻破了高邮军。然而,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也不幸受伤,左臂被敌军所伤。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为国效力的决心。不久后,他因战功升任顺义都将,成为了军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将领。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公元901年至904年的天复年间。这一时期,王檀跟随太祖率领四镇之师围攻凤翔,以迎接昭宗回朝。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他多次立下战功,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因此,他被升任为左踏白指挥使,成为了太祖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在青州攻打王师范的战役中,王檀再次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偏师收复了密郡这一重要据点。据《永阳志》记载,当时密州刺史张训得知汴人将至的消息后,心中忧虑不已。他召集诸将商议对策,诸将纷纷建议焚城大掠而归以抗拒汴军。然而,张训却深知此举不仅无法抵挡汴军且会祸及百姓,因此他毅然拒绝了这一建议。他封存了府库中的财物粮食等物资,并在城上竖起旗帜以示坚守。同时安排老弱病残居前作为掩护,自己则率领精兵断后离去。
朱全忠得知密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