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人士,原名礼,后因太祖的赏识与厚爱,被赐名存节,并字赞贞。他自幼便以勇猛自诩,心中怀揣着对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这份豪情壮志,注定了他将不凡的一生。
时光回溯至公元879年左右,那是唐乾符末年的动荡岁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牛存节的同乡诸葛爽,时任河阳节度使,成为了他在乱世中的第一站归宿。诸葛爽的去世,对牛存节而言,既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深知,在这纷扰的世界中,唯有依附于英明之主,方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顺太祖,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入太祖麾下,牛存节被委以宣义军小将之职,虽职位不高,但他却以非凡的勇气和过人的武艺,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当时,蔡州贼寇猖獗,频频侵犯金堤驿、酸枣、灵昌等地,牛存节临危受命,多次与贼寇交锋,前后共计二十余战,每一次出征,他都能擒获俘虏而归,斩首二十余人,缴获牲畜无数,其英勇无畏,令敌人闻风丧胆。
在太祖与蔡州贼寇的多次交锋中,无论是板桥、赤冈的激战,还是酸枣门、封禅寺的鏖战,乃至枯河北的决战,牛存节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与郓州敌军的战斗中,他与诸将并肩作战,于濮州南刘桥、范县大败敌军,其英勇表现,深得太祖的赏识与器重。
公元888年,文德元年夏天,一场关乎河阳存亡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李罕之以并州军队围攻张宗奭,河阳告急。太祖闻讯,立即派遣牛存节率军前去救援。然而,由于当年歉收,粮饷未能及时送达,军队面临断粮的危机。在这紧要关头,牛存节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智慧与决断力。他发现村民中有储存干柿子的,便立即用器具和钱帛与村民交换,用以充作军粮。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燃眉之急,更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浿河之战中,牛存节率领军队大败敌军,李罕之带领残部仓皇北逃,河阳之围得以解除。
此战之后,牛存节的威名更加远播。他继续跟随太祖南征北战,讨伐徐、宿二州,立下赫赫战功。在讨伐河北的战役中,他更是作为前锋,攻下了黎阳,收复了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