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当太祖的大军到达常山时,王钅容(这里指某位藩镇首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惧。他深知自己无法与太祖的大军抗衡,于是选择了向太祖投降。太祖对于王钅容的投降表示接受,并命令刘扞进入军营传达旨意。
当时,两军尚未整顿好,营门守卫者手持戈戟,密密麻麻地站立着,气氛紧张而肃穆。然而,刘扞却毫不畏惧,他骑马飞驰而入,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他成功地传达了太祖的命令,使得两军得以顺利整合,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后来,太祖又转移兵力攻打中山,当大军到达怀德驿时,与定州的五万敌军展开了激战。在这场战斗中,刘扞再次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智谋。他率领着精锐之师,奋勇杀敌,最终大败敌军。王处直在无奈之下,只得乞求投降。刘扞再次单独骑马进入州城,进行安抚后返回,为太祖的北伐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祖在岐下迎接昭宗时,对于刘扞的功绩和忠诚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他任命刘扞为亲军指挥,这一职务不仅体现了太祖对刘扞的信任和重用,更为刘扞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天复三年,即公元903年的正月,宋文通派出了客将郭启奇出使到太祖处。太祖对于郭启奇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让他带回了自己的回信。然而,太祖却特意让刘扞回去复命,这一举动无疑再次彰显了刘扞在太祖心中的重要地位。
当昭宗听说刘扞到来时,他立即召见了这位英勇的将领。在召见的过程中,昭宗详细询问了东方战事的情况,对于刘扞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为了表彰刘扞的功绩,昭宗赐给了他锦服和银鞍勒马,这是何等的荣耀和恩宠啊!第二天,昭宗更是授予了刘扞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登州刺史的官职,这些官职不仅代表了刘扞的地位和身份,更是对他忠诚和勇气的最好证明。
然而,刘扞的辉煌并未就此止步。当昭宗回京后,他再次对刘扞进行了嘉奖和提拔。他改任刘扞为常州刺史,并赐号“迎銮毅勇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