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春天,李思安率军讨伐幽州,他在桑乾河扎营,掳获众多,燕地人大为恐惧。然而,就在军队撤回之际,他又被委以重任,率领诸军讨伐潞州。然而,这次战斗却并不顺利,连续几个月的围攻都未能攻克潞州,士兵们士气低落,多有逃逸。太祖对此大为震怒,下诏列举了他的罪状,剥夺了他的全部官爵,将他交回本郡管理,以民户的身份系于当地。这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李思安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然而,太祖并未完全放弃这位曾经的勇将。过了一年之后,他又起用了李思安,让他领兵作战。然而,此时的李思安或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或许是因为心态的变化,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并没有取得显着的战功。太祖在任命将领授予兵权时,曾对左右的人说:“李思安面对敌人果敢无畏,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但是每当遇到选择地方官员的才材时,我想用他,却总会传来失败的消息。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两三次了,由此可知,飞将军命运不佳,前史中的记载并非虚言啊!”
太祖的话中既有对李思安才能的肯定,也有对他命运的惋惜。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眷顾李思安。乾化元年(公元911年)秋天,他又被任命为相州刺史。然而,这次任命却让他感到十分不满。他自认为应当拥有旌旗和兵权,在战场上继续建功立业,而不是被派到一个地方去管理民政。因此,在相州的日子里,他过着安逸的生活,无心治理政事,也失去了往日的斗志。
然而,命运却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当太祖北伐时,由于侦察兵的失误,李思安毫无准备地迎来了太祖的到来。而此时的相州城墙破败不堪,库房空虚,根本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事。太祖对此大为震怒,将他贬为柳州司户,不久又在相州赐死了他。《通鉴》记载: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丙午日,太祖到达相州,刺史李思安没有料到太祖会突然到来,毫无准备,因此被削去官爵。二年正月丁卯日(公元912年正月),太祖到达获嘉,回想起去年李思安在供应军需方面有所欠缺的种种行为,终于决定将他贬为柳州司户,不久又将他长期流放到崖州,并最终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