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朝臣,岂能参与此等不义之举?再者,梁王(指朱温)统率百万大军,匡扶天子,尊崇礼乐,尚且唯恐做得不够,你们又怎能如此轻率行事?”一番话,说得刘希贞面红耳赤,悻悻离去。
李振完成使命返回汴州时,刘季述等人果然发动了叛乱,他们联手将皇帝拉下宝座,立幼主为帝,尊唐昭宗为太上皇。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朝野上下。当李振行至陕州时,发现当地已经向新立的皇帝表示了祝贺,护军韩彝范更是试图拉拢他,让他承认新政权。
面对韩彝范的试探,李振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懿皇(唐昭宗)刚刚去世,韩中尉就迫不及待地杀掉长者,立幼主以掌权,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天下大乱。现在,将军你也想步其后尘吗?”韩彝范是韩文约的孙子,虽然权势显赫,但在李振的正义凛然面前,也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野心,不再提及此事。
李振深知局势的严峻性,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启程东返,希望尽快将这一切告知太祖朱温。当他赶到邢州、洺州一带时,得知太祖正在此地,便火速前往汴州。此时的大局尚未稳定,刘季述为了拉拢朱温,派遣养子刘希度前来示好,表示愿意将唐朝的政权交给太祖。同时,他还派遣供奉官李奉本、副使支彦勋等人假传太上皇的诏谕,企图以此来骗取朱温的信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太祖朱温尚未表态,李振却已看穿了刘季述的诡计。他坚定地对太祖说:“像竖貂、伊戾那样的叛乱之徒,正是霸主可以利用的机会。如今宦官幽禁侮辱天子,如果我们不能讨伐他们,又如何能号令诸侯?又如何能彰显我们的正义与忠诚?”李振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对正义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李振一样坚定。当时监军使刘重楚是刘季述的哥哥,他自然也站在了刘季述的一边。前宰相张浚也寄居在河南缑氏县,他出于私利考虑,也劝说太祖与宦官合作,认为这样更容易成功,也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野心。面对这样的诱惑和压力,李振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独自说道:“走正道才能建立大功。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原则,否则终将自食其果。”
太祖朱温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深知李振的忠诚与智慧,也明白只有坚持正义才能赢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