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祖即将踏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接受禅让之际,他深知这天下之大,尚有诸多藩镇割据,其中赵匡凝兄弟便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太祖决定先礼后兵,派遣使者前往赵匡凝处,传达自己的意图与期望。使者带着太祖的旨意,踏入了赵匡凝的府邸,只见赵匡凝面色凝重,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当使者宣读完旨意后,赵匡凝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他哽咽着回答:“我赵匡凝深受国家恩典,怎能在此关键时刻有其他非分之想?我必将一如既往地忠诚于国家,效忠于朝廷。”使者见状,心中虽有疑虑,却也只能如实回去复命。
然而,太祖听后却大为震怒。他深知,赵匡凝的这番话不过是场面之言,其内心的真实想法难以捉摸。太祖明白,要想真正统一这天下,就必须对这些割据藩镇采取强硬措施。于是,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的秋天,一场针对赵匡凝的军事行动悄然展开。
七月,太祖派遣杨师厚率领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向着赵匡凝的领地进发。八月,太祖更是亲率大军南征,同时上表朝廷,请求削去赵匡凝的官爵,以示对其不忠行为的惩罚。杨师厚的大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了长江之畔。当杨师厚率领大军渡过长江时,赵匡凝也早已率军迎战,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然而,尽管赵匡凝拼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抵挡杨师厚的猛攻。最终,赵匡凝的大军惨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
战败之后,赵匡凝深知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于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焚烧自己的船只,乘坐单船快速划桨,沿着汉水逃往金陵。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逃脱太祖的追捕,寻求一线生机。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他。当他逃到淮南时,却遭到了杨行密的冷遇。杨行密见到他后,冷嘲热讽地说:“你在镇守襄州时,把轻车重马都输给了敌人,现在失败了,才来投靠我吗?”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刺进了赵匡凝的心里。他明白,自己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与此同时,赵匡凝的弟弟赵匡明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原本打算逃往淮南与哥哥会合,但儿子赵承规却劝他说:“从前诸葛兄弟分别侍奉两个国家,最终都未能善终。如果你去了扬州,这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