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诸葛浩的文学才华。钟传读后大为惊叹,对宾佐们赞叹道:“这篇启事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值千钱。”于是,他慷慨地赠给诸葛浩五千贯钱,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这种激励方式不仅体现了钟传对人才的珍视,也展现了他豁达大度的性格。
除了对士人的重视外,钟传还十分尊敬那些有真才实学的高僧。上蓝和尚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住在洪州的上蓝院,精通术数(占卜、预测等),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钟传对他极为尊敬,常常前往请教。有一次,上蓝和尚病重,钟传闻讯后急忙前去看望。他坐在和尚的床前,深情地说道:“我和和尚之间可以说是没有隔阂了,和尚如果有什么不测,难道没有一句话要交代给我吗?”上蓝和尚听后,勉强撑起身子,索要笔墨纸砚。他颤抖着手写下了一首偈语作为回答,其中最后一句是:“但看来年二三月,柳条堪作打钟槌。”写完这句偈语后,上蓝和尚便安然离世了。
钟传得到这首偈语后,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反复琢磨这句话的含义,却始终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有一天,淮帅的军队突然到来,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了洪州。钟传和他的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敌人的攻势。洪州陷落了,江南地区也随之被杨氏所占。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钟传终于明白了上蓝和尚那句偈语的含义。“打钟”的偈语原来是一个预言,预示着洪州即将遭遇的灾难。而“柳条堪作打钟槌”则形象地描绘了这场灾难的惨烈程度——连柔软的柳条都能被用作打钟的槌子,可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钟传不禁感慨万千,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