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旧五代史品读 > 第4章 罗绍威(四)(2/2)
这句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宴会时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享受。即使是深谙诗歌之道的人,也对此赞不绝口,认为这首诗充分展现了罗绍威的诗歌才华和审美情趣。

    在家庭生活方面,罗绍威同样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品格。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罗廷规,官至司农卿,先娶太祖的女儿安阳公主,后娶金华公主,但遗憾的是他早逝。次子罗周翰,继任魏博节度使,同样是一位有才能的官员。据《通鉴考异》引用《梁功臣传》记载,罗周翰被起用为云麾将军,充任天雄军节度留后,不久检校司徒,正式被授予魏博节度使的职位。然而,他也像兄长一样早逝,令人惋惜。幼子罗周敬,历任滑州节度使,同样有着不俗的政绩和表现,另有传记记载他的事迹。

    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夏天,诏令金华公主出家为尼,居住在宋州的元静寺。这是太祖对罗家的恩典,让她得以保持妇道之节。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太祖对罗绍威及其家族的尊重和关爱,也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节操的重视和尊崇。

    除了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卓越表现外,罗绍威还有着幽默风趣的一面。《五代史补》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轶事:曾经有人在官街中给驴子备鞍,把鞍放在地上时,恰好有牛车经过,急忙前行时碾破了鞍子。驴主大怒之下殴打了驾车的人,结果被厢司捉拿。罗绍威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进行严肃的审问和惩罚,而是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判词写道:“邺城大道那么宽,为何驾车碾破鞍?判那备鞍的驴主受罚,等驾车的人高兴了再说!”这句判词虽然看似玩笑之语,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巧妙地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既让驴主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行为,又让驾车的人感受到了宽容和理解。评论者都称赞罗绍威的这种处理方式既幽默又恰当,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