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高声喊道:“你们的兄长已经失败,应该尽早归顺。”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朱瑾的士兵传递一个信号:你们的领袖已经无力回天,归顺才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朱瑾并未因此而屈服。他假装派遣牙将瑚儿携带书信和财物前来投降,以迷惑太祖。太祖不疑有他,亲自到延寿门外与朱瑾交谈。这一谈,却成了两人之间的一场智斗。
朱瑾对太祖说:“我想让大将送来符印,但希望让我的兄长朱琼来押送,这样我们骨肉至亲,可以尽情倾诉心声。”太祖听后,便派遣朱琼与客将刘扞去取符印。然而,他并未料到,这却是朱瑾设下的一个圈套。
朱瑾单骑立于桥上,挥手对刘扞说:“可以让你的兄长过来,我有密事相告。”太祖听后,便让朱琼前往。然而,他并未料到,这一去,却是永别。
朱瑾事先已让骑士董怀进埋伏在桥下。当朱琼到达时,董怀进突然冲出,如同猛虎扑食,擒住朱琼带入城中。不久,便斩下朱琼的首级投到城外。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太祖宣战,也彻底断送了两人之间的和谈之路。
太祖见状,怒火中烧,但却无可奈何。他深知朱瑾的狡猾与残忍,也明白这场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于是,他下令撤军,暂时放弃了攻打朱瑾的计划。
然而,朱瑾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太祖的势力庞大,一旦放松警惕,便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于是,他开始加强防御,整顿军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朱瑾。当郓州沦陷后,庞师古乘胜攻打兖州。此时,朱瑾与李承嗣正出兵到丰沛之间寻求军粮。他们的行踪被庞师古得知,于是派兵追击。在这场追击战中,朱瑾的两个儿子以及大将康怀英、判官辛绾、小校阎宝等人投降了庞师古。
这一变故,让朱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他无处可归,只能与李承嗣率领部下士兵准备投奔沂州。然而,沂州刺史尹处宾却拒绝接纳他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转而投奔海州。然而,海州也并非安全之地。他们被庞师古逼迫,最终只能裹挟州民渡过淮河投靠杨行密。
杨行密见朱瑾等人来投,心中大喜。他深知朱瑾的勇武和才能,于是上表请求任命朱瑾为徐州节度使。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朝廷宣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