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昌也不是不懂,都是他的亲骨肉,他也想儿子们以后都过的好。但是他也有他的无奈:
“唉,我也不是不管,就是我外放这几年真的挺忙的。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住衙门,或者外出巡视。
你大嫂又生怕几个孩子为了爵位争起来了,乐于下面几个小的以后当个富贵闲人。”
袁朝昌不好意思对弟弟说,他那王妃一心扑在他身上,也就老大在她心中还有点份量,其余的几个儿子,用心真的很少。
他也劝过,但是他每次一劝,他王妃就开始哭,然后就开始怀疑他要纳妾了,然后又开始细数她的不容易。
袁朝昌觉得他要是再年轻几岁,他还真想纳个妾来治治王妃这个性子。
王妃对他好,他领情,但是他更想王妃能把儿子们照顾好,把产业打理好,能让他无后顾之忧的在外面拼搏。
而不是他一忙起来,王妃就开始担心他,没有心思干别的。
但是这些话,袁朝昌也找不到人说,一说就好像是他不知道好歹一样。
这些年下来,袁朝康多少也是知道大嫂的性子的,他一个当弟弟的也不好说什么。
袁朝康转而提起在元安的三位侄儿,“宇儿书读的不错,等明年的会试可以下场了。树儿武功也学的不错,也可以等明年下场了。
玉儿挺有生意天赋的,把他的小私库打理的很好。以后有两位哥哥的庇佑,不会缺银子花的 。
你这三个孩子,母妃在元安没少费心。母妃担心你。”
袁朝昌听二弟这么说,心里更加的慌了,“那弟弟剩下的这三个孩子怎么办?”
袁朝康摊了摊手,眼里十分的无奈,“大哥,那是你儿子,你问我?你看看二弟后院多少孩子。”
袁朝昌揪了揪自己的胡子,不好意思道:“那二哥你是怎么打算的?”
“韬儿很好,郡王府交给他,我很放心。我的嫡次子,也被我王妃教的很好,心计能力不缺 ,读书学武都很刻苦,以后前程不会缺。
至于那些庶出,读书习武经商甚至各种手艺,总要有个能拿的出手的。想坐享其成,我就揍死他们。”
袁朝康想让袁家成为世家,就不能接受他的儿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