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只有肃穆的吟唱声传来。
“主,请再次原谅我数次忏悔,都不曾真正做出改变。”
她知道自己每次都说改变。
可其实从来没有变过。
她的内心永远停留在童年时期被摸头奖励的午后。
她的所有行为都不是为了变好而变好。
而是期盼着获得一些“爱”的奖励。
可她童年时和江流真的有爱吗?
流鼻涕的小孩当时懂什么是爱吗?
江流根本就不懂,只当她是一个童年伙伴而已。
只是她在一味的追求得不到的东西。
于她而言,不幸比吃饭喝水都简单。
所以只有那些得不到的,她才努力的去追寻。
在“骗了江流这件事”上,她没骗人。
最早由她亲口讲述的故事里,有真有假。
那段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塑造一个,心理医生爱上患者后爱而不得的悲情人设。
这是骗人的。
因为她从十岁开始就在爱而不得。
因为悲惨的命运、因为林素恩、因为李神谕又或是因为失忆。
她在很早之前,把因素都归结于这些事情上。
如果她不是个没有父母的小孩,而是个再普通不过小孩,哪还有林素恩什么事?
是不是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直到今天她才意识到。
以上这些因素根本不是重点。
重点的是,她其实始终在追求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她早早的就遭遇了太多源自于生活的不幸。
所以她期盼一个人能拯救她。
她想当一个普通人,普通人的真正概念是什么?
普通人至少得是幸运和不幸各占一半。
可指望一个人来填补人生里多出来的那部分不幸根本不行。
别人就没有生活里的烦恼吗?
凭什么生活欠你的,要找别人来还呢?
所以她苦苦追求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就像在她眼前的神。
神正是因为不存在才被赋予了意义。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