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如果今天我放了他,他又祸害别人怎么办?”
李恪的道理就一个:不杀恶人,就是对好人的伤害。
赵节面露惭色,恭敬的再次行礼,语气中满是自责:
“殿下明鉴,是赵节失责。
儒家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赵节虽努力修身,却未能将正道传递给舍弟,致使他误入歧途。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赵节定会痛定思痛,在日后的日子里,以儒家的仁爱、礼义为指引,教导舍弟走正途。”
这时,一直跪在地上的杨勇,听到赵节为自己求情,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感动,又有一丝羞愧。
他偷偷抬眼看向李恪,眼中掺杂着哀求、嫉妒、愤怒、恨。
为什么站在那里趾高气昂的不是自己?
为什么跪着的不是蜀王?
为什么自己一出生就是庶子?
为什么亲爹死的那么早?
为什么继承亲爹爵位的不是自己?
这时,那个继承了他亲爹爵位的人也来了。
锦衣卫又来报:
“殿下,门外开化县公求见。”
李恪一脸懵,开化郡公?我不认识什么开化县公啊?
但在场的本地人都知道是谁,就是长广公主的二儿子。
长广公主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和第一任驸马赵慈景生的。
建唐之后,赵慈景被李渊任命为华州刺史、领行军总管,封开化郡公。
赵慈景死后,按理他的爵位是大儿子继承,可是大儿子赵节发挥儒家美德,谦让给了二弟。
赵节想靠着自己的本事,考上科举当官。
而大唐的爵位继承制度,是“降爵继承”,就是继承人在原本爵位的基础上,降一等。
所以赵慈景的郡公,到了二儿子这里,就成了县公。
想必三弟跪着进来,大哥闯进来,这个老二就很规矩,让人通报了再进来。
“拜见蜀王殿下。”
李恪看了看这个赵斌,有官身的人就是不一样,行事都是规规矩矩。
“你有何事啊?”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