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饭菜如风卷残云一般,快速被消灭干净。
吃饱喝足之后,王行之请青竹帮几人在南院收拾几个房间,就带着四人来到书房。
“先生,这是我们这段时间在西北探听到的军中猛士。”
一进书房,吴长风就从怀中拿出一份册子,交给王行之。
“你们先喝会茶,我看看如何。”
王行之接过册子,嘱咐一声开始查看。
吴长风四人忐忑得不行,生怕自己任务完成的不好,放在桌前的茶也没有心情喝。
杨惟忠——
王行之看到前第一个名字,立马就眼前一亮,杨惟忠是北宋末难得的名将。
杨惟忠原名康炯,为宋仁宗时都总管康保裔之裔孙,保裔被俘入辽,后康炯成人化名杨惟忠入宋保疆卫国,青年从军西北抗击西夏,收复西北疆土,建立平夏城,威震西北。
后面在宋徽宗时期,征讨方腊之时,又发掘了韩世忠。
后抗金救国,因苗刘兵乱被贬,死于任上。
杨惟忠一生,可以说都是在为大宋效忠,是一位难得的名将和忠臣。
单是这一位,就吴长风等人西北之行,就没白跑,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名人。”
王行之一下来了兴趣,继续向下看去。
“种师道、种师中、折可求、姚古、刘法……”
看到接下来的名字,王行之眼睛发亮,名单上记录的人一共有十五位,其中不乏有历史留名之人。
比如,北宋末西北最着名的北宋西北三家种、折、姚三家。
三家在北宋的名声极大,丝毫不逊于杨家将、曹家将以及李家将。
另外,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西北军神刘法。
在后世史学家口中,北宋末年名将,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
刘法从军之后,对抗西夏,屡立功勋,历任鄜延路第三主将、鄜延路钤辖、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尤其是积石军之战,对北宋进击河湟起到重要作用,累迁熙河路经略使。
宣和元年三月,带兵攻击西夏统安城,力战而死,名臣李纲撰写《吊国殇文》祭奠和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