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而修建鲁班祠,祠堂内塑有鲁班像,塑像旁筑有木作工具,墙壁上还有有关鲁班传说的壁画。
据明成化七年(1471 年)石志记载,兴国禅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 年)德王府内官苏贤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
佛山是虞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相传上古时期的舜帝曾在此山下耕种,因此又被称为舜山或舜耕山。景区内现存有历山院、舜祠、三圣殿、大舜石图园、历山溯源等舜文化景源。
舜,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生活在龙山文化时期,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关于舜及舜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舜帝是华夏道德文化的鼻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华夏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如果说炎、黄文化是华夏人的“血缘”之根,它侧重的是华夏人的生物性来源;舜文化则是华夏人的“文化”之根,它关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和华夏人之所以为华夏人的根本。
虞舜被推崇为历史上道德最完备的帝王,从后世的《尚书》《史记》来看,其“德圣”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孝感动天、厚德载物、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惩治奸佞、以德化人、扩大疆域、敬敷五教、禅让帝位。大舜的这些功绩可以说对于华夏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内圣外王、德治、孝文化等,都是源起性的文化贡献。
舜耕于济南的历山,历代盛传。从历代文献看,舜与济南历山的记载最为丰实。可以说,从文化的角度讲,大舜与济南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文献的佐证也最为有力。
因为虞舜的文化,使得这里成为了一座大型的灵源之地,其面积覆盖了整个大千佛山风景区。
调查完市区的灵源之地后,时间来到了晚上,夏先衍带着众人返回了古城灵源之地,进入珍珠泉灵源修行。
第二天一行人向东出发,进入章丘区。
第一站就是关于龙山文化历史遗址所诞生的灵源之地——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的名字来源于其首次发现的遗址 —— 齐鲁济南章丘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