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94章 天下泉城——灵泉灵脉(2/7)
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河道挖深。

    省里也在关注这件事情,因为这关乎着未来小清河下游河道的安全问题。如果泉城诞生的泉水足够充沛,那么小清河将来可以开辟水路运输航道。

    夏先衍看着泉城政府目前的所有举措,认为绝对是正确的。光是古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船闸就已全部开放,无需蓄水,这些泉水的流量便已将整个护城河的水注得满满的。

    泉城广场河道的一侧正在准备加高,以防止河道的水继续上升,灌入地下广场。

    夏先衍举了一捧泉水,感受着其中散发的灵气,这里似乎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灵脉。

    夏先衍顺着护城河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了大明湖灵源,古城北面孕育而生的重要的灵源,也是构成这座古城灵源之地的一个主要灵源。

    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济水》中就有对大明湖的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当时的大明湖位于今五龙潭附近。

    泉城自古北部低洼,因泺水、历水与众多泉水的原因,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湖泊沼泽。西晋以前,大明湖范围很大,西至大明寺,南到濯缨湖,北通鹊山湖。

    北宋熙宁年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大明湖修堤建桥筑亭,建成环湖风景带,并修建北水门、曾堤等,使其可调节城内湖水水位高低,奠定了今日大明湖的格局。当时湖面上有北渚亭、环波亭、北水香亭等亭榭,还有百花、鹊华、芙蓉等七座桥梁。

    南宋初期伪齐刘豫开挖了小清河,直接导泺水入海,鹊山湖逐渐干涸,只剩下今天的大明湖。端平二年(1235 年),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因该湖汇集趵突泉、天镜泉、东、西密脂泉之水,加之湖底更多涌泉,水明如镜,将这片水域正式命名为 “大明湖” 。

    元代始建北极庙,称北极阁,是济南市区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 1。学士李泂建大明湖水面亭后,又建超然楼。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两宋,,迎来济南二安。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易安)与辛弃疾(幼安)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