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仿效华夏诸国 建立起政治、军事制度,与中原诸国相抗衡。
灵寿古城是中山国的后期都城,位于今平山县三汲乡一带,始建于公元前380年前后。灵寿古城依自然地形建成,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东临冀中大平原,地理位置优越。
进入中原地区后,中山国由游牧生活进入农耕社会,大量使用铁制农具,农业生产发达。灵寿古城发掘的铁器作坊遗址以及中山国遗址、墓葬中出土的众多铁农具,都证明农业生产在中山国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手工业发达,能工巧匠众多,制陶、琢玉、冶铸金属器,技艺高超。灵寿古城内发现的手工作坊遗址具有一定规模,并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官营作坊有专门的生产管理机构,许多产品上刻、铸有器物的制造年代、督造官吏和工匠姓名。
中山国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计量器具齐全,进制设定科学。中山国铸造本国专有货币一一成白刀币,也流通晋国的空首尖足布,赵国的甘丹刀币、白化刀币、蔺字布币和燕国的匽刀,并且盗铸晋国、赵国和燕国的货币。
进入中原的鲜虞中山国,既接受了中原文明,也遗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习俗。中山国保留了山神崇拜;国都外有专门的祭祀场地,用牲畜和玉器进行祭祀;遗址中出土了大批书写或刻印有文字、符号的器物,其文字与中原地区相同。
夏先衍站在中山国遗址灵源之地,感受着灵源意识之中的记忆。
他通过灵源的意识,深刻地感受到了史书的伟力,也同样感受到考古的魅力。
\"史书,是时间的忠实记录者,以文字为笔,以岁月为纸,镌刻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与沧桑巨变。翻开史书,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
在史书中,帝王将相的权谋智略、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百姓黎民的日常生活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个时代的脉动与温度。
考古具有连接古今的力量。当我们站在古老的遗址前,触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文物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气息和他们的生活场景。
考古让我们与过去的人们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