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把庐山秀甲,写进了诗中。
当华夏人想起庐山,诗中的意境跃然出现在脑海中。
是灵秀壮美。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是山川高峻。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是飞瀑成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是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天地大观,大江悠悠东流。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悠悠岁月,诗人跃然纸上的笔墨,给庐山赋予了灵魂。
夏先衍一行人北门进东门出,在海会镇下了山,然后去了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南麓,是华夏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呢!它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并沿续至明清时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李渤兄弟在此隐居读书,他喜欢放养白鹿,被称为“白鹿先生”,其隐居之地俯视形似山洞,故而得名“白鹿洞”。
南唐时在此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也叫“白鹿国座”。到了宋代,学馆被扩建为书院,并正式确立“白鹿洞书院”之名。
宋代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知军,重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并积极开展讲学活动,使书院振兴壮大。
书院先后有李善道、朱熹、陆九渊、李梦阳、王守仁等大儒先贤在此支教讲学。
青山绿水之间的白鹿洞书院,宛如世外桃源。
踏入其间,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那斑驳的树影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流过,似灵动的玉带环绕书院。
书院建筑错落有致,从典雅的礼圣殿到清幽的白鹿洞,飞檐斗拱在岁月中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丹桂亭边,丹桂飘香,给这片宁静之地增添几分雅致。
棂星门庄严肃穆,守护着千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