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号,是羊城古代传统中轴线的,也是羊城城市文化的“原点”。
该遗址的核心保护区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至6米,包含了从秦、汉、两晋南朝直至宋、元、明、清等十三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
这些遗迹资料表明,羊城古城的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未变,这在华夏的古城中是比较罕见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不仅是研究羊城城建史、岭南开发史以及秦汉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羊城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2200多年发展历程的见证。此外,遗址出土的多个历史时期的具有海外文化因素的遗物,也是海上交通贸易的直接物证。
南越国宫署遗址不仅是西汉南越国和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王宫核心区,也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地方官署所在地。这里发现了南越国宫殿、宫苑、宫墙、砖石走道、构筑考究的食水砖井以及出土南越木简的渗水井等重要遗迹,确认了遗址为南越王宫所在。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
南越文王墓展区以1983年发现的南越文王墓为核心,该墓是岭南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共出土一千多件(套)文物,其中“文帝行玺”金印、角形玉杯、丝缕玉衣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越文王墓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
南越王博物院合计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秦汉南疆”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
与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一条马路之隔的就是越秀公园,镇海楼就位于该公园内。
镇海楼,位羊城市越秀区越秀山小蟠龙冈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历史上曾五毁五建。镇海楼的整体高度为28米,采用歇山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