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城东渡门到灵桥的江厦地带,逐渐形成一个设施完备的港区,并在东渡门和灵桥门间增开一城门供市舶司专用,百姓称之为“市舶务门”。该城门外建“来远亭”供市舶司稽查人员现场办公。
文物说话,考古印证,街巷留痕,历史复现。在海曙全域,有30多个两宋文保点和文保单位、20多个位于罗城三江口一带的两宋海丝遗址。上述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无不印证明州城港通天下、货易万国的辉煌历史。
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与五台、峨眉、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誉为“海天佛国”。
普陀山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历朝累有兴废,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
目前尚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数三十余座禅院供朝圣、观光。“南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
山上文物众多,有元代的多宝塔,金陵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
普济禅寺又称前寺,为普陀山供奉观音主刹。该寺前身是后梁贞明二年(916)始建之不肯去观音院。
法雨禅寺为全山第二大寺,创建于明万历年(1580),原名海潮庵,后改寺。万历三十四年改名护国永寿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花法雨”额,改称法雨寺。
扬枝禅院,地处清凉岗下,紧临法雨寺。普陀山“三宝”之一杨枝观音碑珍藏于此。碑高234米的杨枝观音画像是明万历间根据唐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镌刻。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明代僧人圆慧初创,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长于慧济寺后门西侧的普陀鹅耳枥树 ,属当世罕见珍木。
这里诞生的灵源是由观音道场孕育而成,是第一个因为宗教信仰孕育而生的灵源。之所以如此确定灵源诞生的主因不是普陀山的古建筑,是因为华夏守护之灵来到明州后告诉的夏先衍。
起初夏先衍以为华夏守护之灵在在逗自己,直到在守护之灵帮助他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