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02章 文以载道,一脉相承的汉字(4/7)


    印刷术是华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械复制,开启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对华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字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字符号,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书写载体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丰富的演变,从最早的陶器、龟甲兽骨,到后来的青铜器、简牍、帛书,再到纸张,每一种载体都承载着汉字的发展与传承。

    甲骨刻辞

    甲骨文是商、西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是华夏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文字体系,其中以殷商甲骨文最具代表性。甲骨刻辞多用尖利的工具契刻,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遒劲而又富有立体感,书写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

    被誉为“甲骨之王”的《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非常具有代表性。该骨片现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正反面刻满卜辞,字形较大,字口涂朱,书风雄浑,笔画粗壮遒劲,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是甲骨文书法学习者最好的“法帖”之一。

    青铜铭文

    青铜又称“金”,青铜器上的铭文又被称为“金文”,相较于甲骨文,金文风格端庄浑穆极富庙堂气息。青铜铭文战国以前以铸铭为主,战国时期刻铭增多。

    战国后期青铜器刻铭开始增多,1977年出土于冀州省平山战国中山王墓中的《中山王方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器物。此壶现藏于冀州省博物馆,器物外壁镌刻长篇铭文,每面 10 行,共计 450 字。

    记述了中山王十四年,中山伐燕获得胜利后铸此壶,颂扬了中山相邦伐燕的功绩,阐述了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和立国安邦的道理。铭文镌刻技术精湛,横笔短劲而竖笔多长曲。竖画向下有悬针之笔,流畅修长,重心向上,极富装饰性,是战国晚期金文珍宝。

    太师虘簋

    “太师”是官职的名称,相当于卿大夫级别。“虘”是人名,这件器物的盖子上有铭文7行70个字。内容大意是正月既望甲午日,王召太师虘入门,赏赐给他一件虎皮袍子,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