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53章 重新返回国家博物馆(3/6)
龙形图腾、陶器纹饰以及青铜器上的龙纹,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的起源与演变,最终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

    战国·燕—龙虎纹盘

    圆盘,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足。器口沿以铜嵌作萎形纹,耳饰饕餮纹,盘外璧周饰萎形纹与绳纹,圈足饰云纹。盘内底装饰花纹三层,内为团双龙盘曲,中围绕四龙,首尾相逐,外周饰六虎,两两相望,顾盼有情。器通体装饰题材众多,错落有致。将水注入盘中,霎时水波荡漾,龙腾虎跃,生气盎然。

    唐朝—白釉双龙柄瓶

    盘口,高颈,溜肩,鼓腹,平底。颈部刻饰多圈弦纹,衔瓶口双龙为柄可执。设计巧妙,造型雄伟。瓶肩部还贴塑宝相花。胎体坚硬厚重,白釉发黄,施釉不到底。为唐早期白釉作品。

    唐朝—云龙纹葵花形铜镜

    镜圆钮,八出葵花形边,饰一蛇颈兽身龙像。龙回首向钮,状如吞珠;三肢着力似蓄势前行,却又将尾搭绕于扬起的右后肢上形成收敛之态,姿态顽皮生动。龙体遨游于天际,流云飘逸于霄汉,形态意趣生动鲜活。唐代铜镜上常见这种身姿的龙像。

    宋—龙形玉佩:

    白玉,有损伤。镂空雕刻。做行龙状,穿行于花草之间。菱格形眼,张口露齿,嘴形较长,上唇较厚,内刻斜线纹。单叉形角,发在脑后弯曲成飘浮状。身体盘旋起伏,身上布满了鳞纹,背有脊齿。四肢弯曲,胫上刻阴线纹,代表腿毛,三爪,似鹰爪。龙形雕刻精细。宋代玉龙变化很大,是唐代玉龙的延续,造型也很多,大多数龙纹较美观,纹饰线条流畅。

    龙纹特点为张嘴,嘴较唐代小,上唇较厚,下上卷,嘴角与眼角等齐,眼形为菱形。腿弯曲细长,腿毛短而稀疏,爪肥厚。角型很有特点,宋代玉龙角多在龙眼部附近、鼻子上部,为单又鹿角型。在头后有一股长飘发,发型较粗糙,龙身刻有龙鳞纹。从宋代开始,玉龙向“三停九似”发展,并多以海浪、云朵和花草为伴。宋代玉龙为元、明、清的龙纹打下了基础。

    清朝—南天祥绢本指画墨龙轴

    此幅指画作品绘一龙隐于云海之中,张口吐水,气势磅礴。据《滇系》《昆明县志》载,南天祥,云南昆明人,开化镇总兵,后升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