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29章 观星台(3/4)
点五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这一天的影长正好与石座北上沿的长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这一天无影。故俗称此台为“没影台”。石座背面,后人题刻有:“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对联一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

    台身状若覆斗,高946米,连小室通高1262米。北壁下方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通道口,由此盘旋登临台顶。通道及顶部边沿筑有105米高的短栏和矮墙,可凭栏遥望长空。

    台身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是石圭,被人称为“量天尺”。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石圭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

    石圭居子午方向及正南正北方向。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方形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长条形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登上观星台,可以看到日晷,原本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可惜指针已经丢失。指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圆盘南高北低,平行于赤道面,与“圭表”的原理基本相同。日晷两面都有刻度,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和“时正”,正好是一天的24个小时。

    观星台的作用有两个:“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还有观测星象的设施。《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因此,观星台应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郭守敬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观星台是郭守敬在当时所建的27个观测站的中心天文台。经过郭守敬、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辛勤观测与推算,终于在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观星台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