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 第237章 遭遇战(1/3)
    无论现在还是古代,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打伏击从来就不容易,工农红军、八路军甚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伏击也经常有失败的案例,因为敌人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他们也会派出侦察兵进行侦察,一旦被发现就会陷入被动。

    打伏击很容易成功,这属于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因为历史书上记录的大多都是成功的伏击案例。

    而数量更多的伏击失败的案例却很少被载入史册。

    不过在特定条件下,伏击的成功率确实非常之高。

    比如急于行军之时,比如长途行军之后疲惫之时,又或者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时,就特别容易中伏击,因为急于行军时根本没有时间对沿途地形进行侦察,而一旦士气低落又或者人困马乏之时,侦察兵就难免敷衍,也就不会进行认真搜索。

    应该说,达札路恭和尚绮心选的伏击点和伏击时机是很准的。

    其一,罗布淖尔距离龟兹六百里,谁敢信吐蕃军会跑这么远来这里打唐军伏击?

    其二,唐军走到罗布淖尔时已经长途行军上千里,正常情况下早已经人困马乏,警惕性必然会下降,即便斥候骑兵也难免松懈。

    有了这两点,吐蕃军伏击成功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但是,很不幸的是,达札路恭这次遇到的是王臣。

    王臣极为信奉明代李贽的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无论任何时候,也无论任何地点,王臣都不会轻敌,更不会疏忽大意。

    所以自从沙州西出玉门故关之后,王臣就命令高玄泰的斥候骑兵团前出十五里,对大军途经的绿洲甚至沙漠展开最严密的侦察。

    即便为此拖慢速度也是在所不惜。

    王臣的谨慎,成功的挽救了安西军。

    最先发现罗布淖尔有伏兵的是左僧伽。

    在穿过一片胡杨林时,左僧伽的眼角余光忽然发现一簇沙蒿似乎轻微晃动了下。

    尽管已经疲惫到极致,注意力也远不如平常时集中,但是左僧伽作为一名斥候骑兵的嗅觉本能仍然还在。

    见那簇沙蒿无风自动,左僧伽便立刻意识到有问题。

    刚才他的战马几乎踩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