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大的事瞒的死死的。
农忙时节,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这些日中午都是在老人这一起吃的饭。
早上都把干粮放锅里,添好水,崔琴烧把火就行。
吃的差不多了,王海霞和李海鸥嘴里嚼着最后一口干粮起身,就见村长和村支书带着人来了。
外间屋地里坐了一屋子人,姜长安做了简单的介绍。
市里的同志说出此行的目的,“姜山同志回家养伤的事情,有我们来安排,家里需要腾出两间屋子。”
两个孩子的学校,一个上小学,就在村里小学念书。
一个念初中,就在乡里中学念,离村里几里地。
他们特意问了,要是愿意可以去市里或者县里念书,人家说不用,就近入学。
一共是五个人,要安排两间房子。
刚才在村委会也了解过了,姜家分家了,两个老人住着四间房子,小儿子小儿媳在厂里上班,小闺女在县里高中当老师。
两间房子住的地方是没问题的。
县里的同志补充,“姜团长这次伤的不轻,得好好养养,短则几个月,家里冬天取暖的柴火和煤炭要备的足足的。”
姜家人那表情就不对劲,惊讶之情都在脸上。
王海霞怀疑自己耳朵听差了,看大家的表情都是这样。
“同志,你说的是姜团长吗?俺家老三姜山?”
“对啊,是姜团长。”
“老三升团长了?”
“刚升的吧,是不是还没来得及跟咱说啊?”
……
这天,老姜家一惊一乍的,姜山受伤了,要回来养伤。
再就是啥时候升的团长谁也不知道。
人家政府的同志,明确了说了要求,给收拾出两个房间来,收拾的干净的利索的。
被褥等生活用品准备好。
人家过几天还要来检查的。
姜长安和李怀忠送走了人,又回了老姜家。
他们得盯着点,当年姜老汉受伤那次,姜山回来请他们吃饭签了一个分家协议之类的。
这几年吧,老姜家的日子在村里还是名列前茅,跟从地里刨食的乡亲们比,人家一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