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跑过来,气喘吁吁的,“我来半勺行吗?”
衣裳上还有补丁,鞋子也破了,还问能不能买半勺。
杨云歪着罐子,就剩个底了,“同学,就剩个底了,你就给五毛钱,怎么样?”
是个底,可也有大半勺了,她还刮了好几次,看着也跟一勺差不了多少。
那同学激动的道谢。
谢芳笑眯眯的收拾东西,“王丽丽啊,没有了,都卖完了,下次早点过来啊!”
王丽丽……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俩人太过分了,明明她先说要买的,最后那份应该给她。
“你们太过分了,故意的是吧!有你们这么办事的嘛,真是一点人情味没有。”
根本没人搭理她。
-
学校门口的生意比想象中的好,后面的时间刘天寿他们在各所大学外头都卖过,十天半个月卖一次很好卖。
到了五月末,虽然朱竹最后一个月已经在严格控制销售量,还是断货了,没有辣椒了。
新鲜辣椒还没有成熟。
刘天寿后来跑了两次家属院把存货都拉了过来,第一次是坐的长途汽车。
第二次是长途汽车的师傅介绍了一个货车师傅,给厂子里跑长途的,专门跑省城这条线的。
大车装不满,有地拉点私货。
到了后期,辣椒酱跟最初的配方变化很大,朱竹根据料来做调整。
减少辣椒花生芝麻等的用量,加入了野菜,变成了野菜辣酱。
野菜的需求增加,每天都有村民天还没亮就去地里挖最新鲜的野菜。
早早的就在她们门口排起了队,八点开始收菜。
这场面还挺壮观,拿着板凳马扎,坐着收拾野菜,把野菜收拾的干净利索的,人家才要。
似的,朱竹的要求是收拾好的,洗过不用再挑拣可以直接下锅的。
因为需求量大,不能按零售的价钱来算,不然成本太高。
特意压低了价格,一斤一分钱,收拾好的,还要鲜嫩的。
老了的不要,大棵的压秤。
张翠花一家人第一天就给干了一百斤,挣了一块钱,都乐疯了。
全家出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