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想着,“在学校附近看能不能找个幼儿园,对了,学校里头是不是有啊?”
学校老师教职工家孩子上的幼儿园,去问问,交点钱也行。
听媳妇这意思,是想带着儿子去上学呀。
可姜山不认为儿子会去,今年寒假海军没过来,儿子打电话的时候还嚷嚷着想了,要过去看爷爷和哥哥。
可后来又变卦了,离开家好几天,不能出操,儿子不干了,哪儿都不去就在家。
天天出操,是儿子的信念。
跟着媳妇,这大学念好几年,儿子不会干。
“竹子,儿子那么执着出操,会不会不愿意跟着去啊?”
姜山把话说的很委婉了。
朱竹想过这个问题,“咱儿子还是讲道理的。我也不是非得带着他,你在这,你俩我是不担心,吃饭吃食堂,九九跟小伙伴们玩,有杨云嫂子和谢芳看着点,问题不大。”
“可你要是出去呢,一出去短了也得个把月,长了就不知道多久了。你不在家,儿子咋整?”
姜山也很无奈,他出去是必然的。
朱竹也知道,儿子跟着她不是个好主意。
在家属院里,儿子如鱼得水,一天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到点了该干啥干啥。
安全问题根本就不用考虑。
姜山有个馊主意,“要不,让儿子跟着警卫队?”
“留守的警卫部队都是三营的老兵,儿子跟着他们睡宿舍吃食堂?”
朱竹……“你儿子才多大呀?”
“媳妇,儿子啥都能自己干了,跟着他们没问题。”
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此时就表现出来了。
朱竹知道儿子什么都能自理,可是儿子岁数在这呢,她就觉得心疼,万一儿子不习惯呢。
姜山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别看年龄小,儿子出操积极性最高,无论是跑步还是打拳,练什么儿子都表现的棒棒的。
朱竹表示了坚决的反对,“我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姜山还在争取,“咱是不是得争取儿子的意见?”
儿子?算了吧,朱竹还是了解儿子的,问他肯定是跳高的乐意。
朱竹有一个预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