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上的那套东西呢,可能在七十年代末之前还是的确贯彻执行的,到了八十年代呢还是有些味道的,到了九十年代呢虽然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但是多多少少有点痕迹的,
但是到了两千年之后呢,这些东西就全都没有了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好人有好报之类的说法了的,社会其他人看你这个人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尊敬,也不是看你道德水平有多高的。
那样的话呢,逐渐的人的思想就会转变了,就会变成追逐利益的动物了。
说实话,这个真的就是市场经济的弊端。
当然,计划经济也有弊端,那就是容易陷入到僵化的体制机制里面去,容易因为大家都富裕不起来而缺乏动力,容易把经济搞得不是很好。
但是这个富裕呢,其实是相对的,并不是说真的就不富裕了,
之前说过,所谓的富裕与贫穷呢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要和同时代的其他人作对比的,如果说大家都差不多富裕呢,那就是没有对比了,没有什么穷人富人了,这样的话呢就的确会给人一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感觉。
市场经济呢,实际上是这种机制就是会天然的产生穷人富人的,会天然的把大部分的资源集中到少部分人身上的,那这个时候呢,大家都希望成为那集中了大量资源的少部分,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拼命的努力工作干活了。
但问题是,真正能成为这样的人的我毕竟是少数,致富故事呢可以让人鸡血一段时间,但是不可能长久的鸡血,等到过了一些年之后呢,大家发现先富起来的人也就横竖那一波,真正草根出生的少之又少,就都知道市场经济是个怎么回事了,也就会不再这么鸡血的去做事情了。
不去努力的工作了,去心甘情愿的当牛马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老板都在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锐意进取的气息了,都开始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了,都开始进入到低欲望的模式了。
其实这是因为大家都看得比较清楚了,从小县城和农村出来的孩子,注定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既然拼搏了之后也不一定有好结果,那为什么还要去拼搏呢?
还不如躺平来的实在,躺平来的舒服,直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