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好处?”沈清鸣反驳,“不是都说让他们搬回来住大伯家?依我看就是沈清棠那死丫头不识抬举。”

    沈清冬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终没反驳。

    王氏筷子尾轻敲桌沿,“吃饭!大过年的都说点儿高兴的事?”

    沈岘之不小心咬到舌尖,捂着嘴“嘶”了会儿,突然乐了,“你们说大哥一家这会儿在做什么?怕也得一边吃饭一边骂老三。”

    西内城,三进院沈宅。

    沈岐之连打两个喷嚏,揉着发酸的鼻尖,咕哝,“大过年的谁想我了?”

    “有没有人想你我不知道,骂你的应当不少。”沈老夫人冷声道,“这会儿恐怕旁支那些都在骂你吧!”

    要不是他嘴不过心,闯下弥天大祸,百年沈家如何也不至于被流放。

    “何止是旁支?”大伯母宋氏给沈老夫人盛了碗离她比较远的鸡汤,“恐怕老二老三也都在骂他。”

    说完转头对沈岐之道,“你死要面子活受罪,怕不是冻着了?”

    沈岐之死性不改,过个年门口挂的灯笼都是方目纱材质。

    一盏灯笼十两银子。

    他说,灯笼挂在门外,人来人往都看的见,脸上有光。

    明明外面一盏灯笼就能让家里人都吃好穿好。

    不,吃好就行。

    他们身上穿的也还行。

    沈岐之跟沈岘之不一样,他要脸,表面上对姨娘、庶子庶女们都不算差。

    过年都添置了新衣,并且还不算差。

    然而这么冷,每天却只准烧一个时辰炭火。

    还是最差的炭,烟比火大,门窗但凡关严一点儿就能呛死人。

    总之,驴粪蛋子表面光,但凡,别人能看见的都不错,别人看不见的都不好。

    脸上有光,肚子就没有油水。

    大过年,桌上的菜色都不如以前府里下人吃的好。

    一大家子老老少少挤在一张大圆桌上,两三个人分不到一盘菜。

    素菜多荤菜少。

    沈岐之掏出帕子轻拭鼻子后训宋氏,“你眼皮子怎么跟老三似的这么浅?

    不就是把炭火和买食材的钱换成了门外的灯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