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家的闺女,被派到这西边的地方,跟老虎豹子做伴,和鸟儿鹊儿一块生活。早就离开了自个儿的族人,眼下又要跟你道别,我心里头慌得不行,盼着以后还能再见你一面。
抛开西王母那些离奇古怪的传说,咱们就瞧瞧这段对话,很明显能看出西王母跟周穆王,甚至整个周室,关系都挺铁。说不定啊,西王母就是周朝王室的一员,被安排到西边去管理那片地方。
按宋金兰先生的想法,西王母说不定就是周穆王的奶奶辈,她原本属于周朝的皇族,被安排去西边的一个国家和亲。因为在老早以前的汉语里,“王母”就是奶奶的意思,指的是家里辈分很高的女性老人。这种推测也挺有道理的。
司马相如在他的《大人赋》里描绘西王母:“一头银发,戴着华美的头饰,住在山洞里,还有只三脚乌给她当差使。”而在《穆天子传》里头,西王母就是个头发全白的高贵妇人模样。
但是,汉朝的人们可没法读到《穆天子传》这本书。他们对于西王母的形象,大都是受《山海经》的描述所左右,因此,西王母在他们心中就变成了昆仑山上的一种奇特生物。
说实话,《山海经》里描述的西王母,形象比较奇特,而到了《穆天子传》里头,西王母的形象就变得朴实多了。这两者之间,能明显看出有个变化的过程。
《山海经》里头讲的昆仑山,明显就是照着《穆天子传》来的。在《山海经》里说的是:“赤水的后边,黑水的前头,有座大山,名叫昆仑丘。”而《穆天子传》在写昆仑山时,也提到了“黑水”和“赤水”,这俩地方的说法挺一致的。
《山海经》描述西王母的形象为“头戴胜饰,身后拖着豹尾,长着虎齿”。根据现在专家的研究,“戴胜”其实就是指中原汉族女性常戴的头饰,至于“豹尾虎齿”,很有可能源自《穆天子传》里提到的“虎豹成群”的描述。而书中提到的“有三青乌,为西王母取食”,这一说法,说不定是从“与喜鹊共处”的传说演变过来的。
说到住在洞穴里这事儿,很可能就是真实反映了早期西方人们住在洞穴里的习惯。
在《山海图》里头,说起那个在西方更西边的地方,有个“西王母的国家”,可能图上画了老虎豹子、鸟儿,还有山洞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