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都得听从一个太监的调遣。要知道,宦官那可是皇帝的奴才,宦官立了功就等于是皇帝立了功。要是把安史之乱给平定了,那最大的功劳不就成了李亨的啦?
要说这鱼朝恩啊,他在贪污受贿、抢夺权力、陷害好人这些事儿上,那绝对是顶尖的行家。可要是让他去指挥作战……那还不如让郭子仪他们自己各打各的呢。
在鱼公公那堪称天才的指挥之下,声称有六十万之多的唐军,不出所料地在邺城遭遇惨败。这下子,轮到史思明发起追击了,并且他的目标直接对准了洛阳。
要是洛阳再给丢了,那李亨可就没地方待了,说不准还得像他爹那样再跑一回。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候,李亨总算不敢再瞎折腾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李光弼去当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还让他管着各个节度行营,这样李光弼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平叛军队主帅(天下兵马元帅是皇子挂个名罢了)。
那李光弼着实没让人失望,一转身就整出个河阳大胜仗,把唐军那消沉的态势给完全扭转过来了。
香积寺那一仗,那是郭子仪跟切菜似的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才取得了胜利。而河阳之战呢,李光弼那是连敌军和自己人都算计,还拿刀逼着自家将士往前冲,就这样才把这仗给打赢了。
实际上在邺城一战刚开始的时候,唐军那是相当厉害,在卫州(就是如今河南的卫辉)、愁思岗(在河北临漳西南那块儿)等地方好几次打败了叛军,杀了差不多10万人。这使得安庆绪只能被困在邺城,没办法了,只好向史思明求救。
紧接着,史思明领着13万人往南进发,在安阳河(就是如今的洹河)北边跟唐军展开决战。本来呢,唐军不管是兵力方面,还是装备方面,连士气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哪想到开打的时候,突然间刮起了沙尘暴,大白天的,差不多啥都看不见了,结果两边的军队都乱了套,大败而逃。
但问题在于,叛军那边就史思明这一个头儿,他喊上几嗓子,再砍几颗脑袋,那溃败的军队就不再乱了。然而唐军这边呢?鱼公公平常倒是能显摆显摆威风,可到了这生死攸关的时候,谁会理会这种没什么本事的家伙?那九大节度使只想着带着自己的手下赶紧往家溜,反正就是别人死没关系,自己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