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汽车,一个装甲车,这基本架构都不一样诶。
再说那“四对轮”可是拥有不亚于“五对轮”的传奇故事。咋这会另起炉灶想起来用轮式的运输车了?
先不管它,看看泉城汽车厂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吧。
呃……
看看任务纪要吧,58年后勤部就找了一批刚出壳的小鸡仔在弄这个玩意,其中某些学生画的图纸被某些老师傅形容为“像小人书”一样。
(别反驳,真事。前面说刚毕业的学生图纸画不好,还一堆人说什么不可能。我都懒得解释,好像过去的大学生人均钱老大一样。
至于为什么让这些刚出壳,屁股上还黏着蛋壳的小鸡仔负责这么重要的事,缺人呗!全国九成文盲,除去在犄角旮旯搓保护伞的人们,他们已经是精英了!
该说不说,就算这样,前辈们都没想到要放弃,所以我才说他们伟大。)
好在这帮学生没当代文人的清高范,不懂就问,有些直接下车间,通过向老师傅请教才弄懂了绘图技巧和工艺要求。
就这样,他们才把这个四对轮勉强搓了出来。
但,由于先辈们被炸怕了,火力不足恐惧症比今天的吃瓜网友更胜。
在这个总重只有85吨的车体上,安装了一门122毫米的榴弹炮。好家伙,这不是既要又要的典范嘛?
你到底是想向战场快速部署人员,还是想作为火力支撑啊。不是每个装甲车都能当坦克用的,没看五对轮都只上的100毫米炮?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把这装甲车弄成了水陆两栖的,在车头上焊接了一块防浪板……
前不久,样车进行了测试。
不出所料,跑又跑不快,装又装不了。
原定荷载15人,在装上了122榴弹炮后,轻装步兵能塞进去6个,都是因为最近战士们饿瘦了……
跑不快,自然是因为从老大哥那边引进的6150l型液冷6缸柴油机,马力才260……
还有那,进行浮渡实验的时候,整车直接咕噜噜冒泡泡,就往水底钻。要不是岸上的“小钢炮”发力,车组人员估计得折进去几个。
诶,难啊……
看着文件里用心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