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虾米很快就供出了更大的虾米。
就这么来回几次,轧钢厂的风气也为止一清,两个厂长也终于不用再玩失踪的把戏,回到厂里重新主持大局。
呃,就李怀德回来了。
杨佑宁被拉到了水库去开挖掘机,谁叫目前系统培训的正经驾驶员没几个,小崽子弄的挖掘机又是一堆的操纵杆,没几个人能玩的溜。
这块优势独特的杨佑宁就当起了老师,不过他也不算亏,最起码前来视察的大佬都认识了好几个。
特别是农业部的杨部长,大佬们在夸奖杨佑宁的时候,也顺带着夸他们家教子有方。
当然,这份夸奖在杨佑宁脑子又抽抽了后,戛然而止。
当时有同志问杨佑宁为啥开得这么好,杨二愣子估计是天气冷,脑子又冻住了:“没啥,敢打敢拼呗!反正弄坏了,我厂的崽子会修!”
呵,你厂的崽子?
别人都快在世界上出名了好不,嗯,虽然不能透露具体的姓名,但大佬们心里清楚啊。
别人正事都干不过来,你让他修机器?
于是在场的驾驶学员们又被某个大佬重申了遍我们队伍的优良传统:爱护装备什么的……
在大佬们炭烤小灰灰,进行休息的时候。挖掘机也按着操作规程开始检修,不过它的大臂也张开了,上面挂了个不可明言的东西……
……
几天后,上头的大佬们也确认了,这个激光发射器可以去国外某着名期刊发表相关文章,可以好好振奋下群众的士气。
那,写论文就成了小崽子目前的首要任务。
发论文干啥?
自然是把研制“第一台”激光发射器的这个坑给占好了。
理论到实践,那就是从0到1的突破。
这个突破和最前面的那个压水井还不一样,这可是当时的华国能够大方展示的,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第一”!
但,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小崽子不知道为什么对用英语写论文这么抵触,开始还好,能按着期刊要求的格式编着数据往下写。
可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小破孩就开始乱写。
最后,上面干脆把一直在科学院帮忙测试语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