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妇孺。
也有衣衫褴褛、一脸菜色的中年男子上前询问。
田少卿慢慢跟他们解释,“凡家中主要劳力身患疾病、或有残疾的,也可以应招。”
“你们的家人,靖国夫人专设了抚幼堂。五岁以下孩童免费供给食宿,五岁以上可根据个人意愿,或读书或习武。”
“满十岁之后,需入廖氏商铺做伙计或学徒,做满十年方可恢复自由身。”
还有这等好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上前问道:“大人,那,小人能不能应招?”
田少卿上下打量一眼:这也实在太老了。
进了牧场能干啥?
冯胜突然插嘴说道:“年愈七十者,可去荣养堂。但是家中后辈,必须入牧场或抚幼堂做事。”
去抚幼堂,不止能吃饱穿暖,以后还能读书习武。
这可是多少百姓,连做梦都不敢梦的好事!
那老头激动的口水都喷到了胡子上,“多谢靖国夫人,靖国夫人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活菩萨!”
他回头招呼幼孙,“狗儿,快,快来。”
老头儿眼眶泛泪,“我那儿子,去年被北齐兵给绑了去,运粮草,没了……”
他擦了擦泪,“儿媳妇改了嫁,走了。我们家,就剩了这么一根独苗苗。”
有人怂恿他将孙儿送去济善堂。
可他不愿。
济善堂里都是孤儿。
他害怕,他的孙儿去了那里,会被别的孤儿欺负。
他的孙儿就算没了爹娘,也还有他呢。
只要他还活一天,宁愿带着孙儿讨饭,也不会将孙儿送去那等地方。
靖国夫人是个大善人,整个北关谁人不知?
她开设的抚幼堂,一定会对孩子们好。
更何况,到了抚幼堂,以后还能读书或习武。
长大了还可以直接去廖氏商铺做事。
要是做得好,能长长久久留在商铺,比在哪儿都好。
就算不被留在廖氏,能认得几个字,或会些拳脚,总能找到一份合意的营生。
廖夫人这是给穷苦百姓家的孩子,铺了一条顺顺畅畅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