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中期,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王东升,被分配到南流矿务局山南矿,成为机电区的一名技术员。那年他十八岁。
外形帅气、性格沉稳、平易近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这是王东升给人的第一印象。
“煤矿生产,机电先行。在煤矿,只有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生产才能安全进行。”刚一上班,号称“技术大拿”的机电区长王向东就对他这样说。
或许是感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缘故,还是出于培养机电后备力量的考虑,王向东对王东升格外看重。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王向东就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让王东升的工作很快走入了正轨。
对于亦师亦友的王向东,王东升满怀感激。他觉得自己遇到了贵人,让自己得以快速成长,并少走了许多的弯路。
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中,王东升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职业自豪感与责任感不断增强,让他在工作中充满动力。他决心在煤矿机电专业领域执着追求,以拼搏和奋斗在煤海深处诠释着青春的内涵,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为更好地抓好机电管理工作,王东升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请教,留心观察老师傅的一言一行,努力把每次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熟记于心。
业余时间,他还不忘给自己“加油充电”,系统学习巩固《电工基础》《电力学》《矿井供电》等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潜心钻研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技术,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针对机电设备陈旧、故障多、效率低的难题,王东升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新技术,休息时积极改进旧设备。他坚持认为,工作不是简单机械重复,更多的是思考和创新。
面对主运皮带控制系统经常出现问题导致停机,从而影响生产的情况,他和攻关团队成员一起,从找电源模块到画图、再到调试系统等,历经半个月的时间,成功研究出了一套应急系统,可以在主运皮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实现系统及时切换,避免了主运皮带停机,实现了故障处理和生产两不误。
这年年底,一名采区工人在升井时,因为安全意识淡薄,发生了坠罐笼事故,造成工亡。事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