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败局已定!”侯俊铖点点头:“本部执委商议的时候也已经断定,此战郑家必败无疑,不过我们的判断是基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和你们基于郑军军心民心的分析还是有区别的。”
“咱们估算了一下,郑军自登陆厦门以后,历次从台湾增兵,时至今日本部兵马也就几万人而已,郑军中大多数的兵马,都是刘进忠、吴淑这些地方势力的兵马,他们名义上是郑军的人,但清军杀到门口来,谁也保不住他们会不会投降满清。”
“郑军自登陆厦门以来,在福建等地可谓狂飙突进,占据了这么大一块地盘,但以他们的兵力想要彻底把这些地盘消化掉是完全不够的,郑军看着疆域扩大了几倍,实际上却是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只能将权力让给当地的军头、官绅,既没法获得应得的资源,反倒要费心去防范和平衡他们,严重拖累了郑军的战斗力。”
“所以耿精忠投降了清军,等到郑军要直面清军了,他们就突然发现自己既没有足够的忠心的兵力去对抗清耿联军,又没法发动治下各怀鬼胎的势力联合抗清,进打不过、退守不住,郑军畏战的情绪,恐怕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潘耒叹了一声:“郑经啊,比国姓爷差得太远了……辅明,既然执委判断郑家必败,那你们到底是个什么意见?”
“郑家战败已是不可避免了,但郑家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退回台湾了!”侯俊铖走到地图旁:“只要郑军还在大陆上钉着,即便他们什么都不做,清军也得分出兵力来看着他们,就像吴三桂那边,吴三桂摆明了是消极抗清了,但清廷还是得把兵力最雄厚的勒尔锦军团按在荆州,西北清军消灭王辅臣后,也得先夺回汉中封死吴军出川之路,而不是直接就冲着咱们来了。”
“一个道理,郑军留在大陆,咱们在东南方向的压力就能缓解许多,清军的封锁线上,也会留下几个腹背受敌的薄弱点,可若是郑军直接退回台湾,清军全据福建,清耿联军十几万人,必然是要全冲着咱们来了!”
应富贵背着手,脸几乎贴到地图上,手指在地图上滑动着:“想要郑军留在大陆上,还要牵制住一定的清军,兵马就不能太少了……福建的地方势力根本不用指望,就算不降清也不会出死力,郑经的本部兵